特色小镇热 3年 从遍地开花到理性退出 趋于冷静

近三年的 “特色小镇热”正趋于冷静。

据统计,截至 2017年12月,中央、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除港澳台)共出台了40项特色小镇建设纲领型文件。但在政策扩散过程中,也出现了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内涵理解不一致、产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 2018特色小镇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张蔚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的考核标准上欠缺多样化,因此有小镇主动退出,不要这顶帽子了,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她认为,这是一个理性的开端。

特色小镇的理性退出

2015年,浙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列入重点工作。此后发布相关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3年内,每个特色小镇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所有特色小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后来在全国得到了推广。据统计,截至 2017年12月,中央、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除港澳台)共出台了40项特色小镇建设纲领型文件(指导意见类,不包括申报通知及名单公布类文件)。

不过,在政策扩散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张蔚文表示,比如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内涵理解不一致;产业同质化严重,大多集中在文旅类;创建和培育数量惊人,省级特色小镇有 1600多个,其中1100个在中西部;扶持政策呈现两极化。

她提到,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的考核标准上欠缺多样化,因此有些小镇甚至主动退出,不要培育的这顶帽子了,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其实,这是一个理性的开端。

专业的人管理专业的镇

在一些地方,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由政府主导,导致在小镇生活打造等方面存在欠缺。

比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虽然是 “三改一拆”的样板、金融创新的窗口,但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导致员工职住分离;浙江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虽然有特色产业的核心领导企业(歌斐颂),具有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但政府支持效果弱,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尚显不足。

反观由房产企业参与的特色小镇,却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由万科参与打造的良渚文化村,就是文旅小镇的先行者,蓝城集团打造的桃李春风小镇,成为了小镇生活样板间。

张蔚文称,房企参与的优势是小镇建设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且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但也要严控房地产化倾向和地产小镇同质化倾向。

她认为,可以有选择地允许房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以弥补目前特色小镇社区建设不足的弊端,但政府要做好产业发展把控者、运营过程监督者和小镇建设服务者。

张蔚文建议,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由专业的人来管理专业的镇。同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资源之间更好的协同合作。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这意味着,小城镇在城市群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从空间结构上看,小城镇是 “从城到乡”和“从乡到城”的重要空间节点;从功能上看,小城镇承载着支撑城市网络体系、为产业聚集提供空间载体的重要功能。

通过对特色小镇融入城市群路径的研究,张蔚文将特色小镇分为三类:中心镇、卫星镇和专业镇。

以浙江省为例,中心镇是位于中心城市(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或其他重要节点城市(绍兴、嘉兴等省级中心城市)内部的特色小镇;卫星镇是位于中心城市以外,都市区范围之内的小镇;专业镇是位于发展带或交通干线沿线,中心都市区外的小镇,这类小镇的选址依托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及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

她认为,中心镇应推动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聚集高端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卫星镇应避免出现 “睡城”现象,承接中心城市的第二产业的转移,吸纳剩余劳动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专业镇要利用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做成文旅类、历史经典产业类小镇。

张蔚文提到,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 “以人为本”。乡镇企业、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发展和人口就业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以拉动经济增长为目的的“造城运动”,并未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实现“人的城市化”任重而道远。

商业 门户;

“来自: (非 网) ”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