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快递小哥!
新华社记者戴小河
截至6月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亿件,2021年预计全年快递业务量将超过950亿件。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繁华的都市到寂寞的大山……把这些包裹送进千家万户的正是多万名快递小哥。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邮政快递业的优秀党员代表应邀与中外记者交流。
不畏艰险,川藏线上的英雄信使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30多年如一日,冒着生命危险,穿行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上,承担着内地进藏邮件的转运任务,他被誉为“川藏线上的英雄信使”。
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甘孜县分公司邮车驾驶员,1989年从业至今累计行驶里程1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5圈,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鬼招手、陡石门、38弯道、老虎嘴……被称为“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这些地名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悬崖绝壁、道路崎岖,其美多吉每个月要在这条路上往返十多趟,冬季时常大雪封山,进退两难是家常便饭。“2008年遇到雪崩,我和同事用铁锹一点点地铲雪,不到一公里的路,走了两天两夜。”其美多吉说。
“这30年我在家里只吃过5次团圆饭,想起家人心里内疚。但有更多的家庭在等待着我们的邮车,盼望着亲人寄来的信件和包裹。”他说,我虽舍了小家,但换来了更多家庭的快乐和期盼。
其美多吉,在藏语里有“金刚”的意思。人如其名,他皮肤黝黑,一米八五的个儿,蓄一把浓密的络腮胡,一张康巴人的脸棱角分明。
在一次遭遇歹徒袭击时,这位怒目“金刚”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邮件的安全。2012年9月,其美多吉遭歹徒持刀抢劫,为了邮件安全,他身中17刀,被打断四根肋骨,还伤及头盖骨。熬过了一年的痛苦治疗与康复,他又主动要求重返岗位,再次开起了邮车。
他的职业生涯,也是雪域高原生活变迁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有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其美多吉说,以前从成都到甘孜州德格县的邮件走上7天是常事,现在最多3天就到了。开的邮车从最开始的4吨换到5吨再换到8吨,现在开的是12吨。
“邮车越换越大,包裹越来越多,说明农牧民的生活越来越旺!”他说。
不顾生死,疫情中的“生命摆渡人”
今年36岁的汪勇,单眼皮、高个头,笑起来略带一丝腼腆。他是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硚口分公司经理。
时针拨回到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汪勇得知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有医护人员求助,希望有人能开车将他们送回家。彼时,武汉所有的公共交通停运,武汉金银潭医院又地处偏远,医护人员下夜班找不到车,就要步行数小时回家。
大年初一清晨5点多,休假在家的汪勇决定走出家门。出门后,他又回头拍了一张自家房门的照片。一门之隔,父母、妻子和没满3周岁的女儿还在睡梦中。他离开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许再也回不来了。“我爱这个家”,然后“没有再回头看一眼”,他驱车匆匆赶往金银潭医院。
危难之时,人群里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快递员,不顾生死挺身而出,他被称为疫情中心的“生命摆渡人”。
之后的几个月,汪勇像一个支点,撬动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能量。
从组建志愿车队接送医护人员通勤,到协调提供每日近1.6万份餐食;从调配医疗物资,到给医护人员买拖鞋、修眼镜、修手机,解决生活所需……
走出家门时手头仅有一辆小轿车的汪勇,集结起一众素不相识的同伴,自发搭建了一条医护后勤服务保障线,为武汉抗疫一线的众多医护人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疫情暴发后,武汉的件量剧增,很多快递小哥快速返回岗位。”汪勇说,这些快递小哥的本能反应,就是快递行业的使命和责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就是我们对使命和责任的践行。
爱岗敬业,一人一舟划过30多万公里水上邮路
碧波浩渺的洪泽湖上,唐真亚20多年来风雨无阻、水陆兼程,一人一舟一双桨靠双臂划行30多万公里,开辟出一条水上邮路。
古铜般的肤色,是他和当地渔民的共同标志。夏季头上烈日烤、脚下湖水蒸,冬季西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早晨艳阳高照,下午狂风暴雨。这些日晒雨淋的生活,对唐真亚来说最平常不过。
唐真亚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分公司老子山支局支局长兼邮递员,他负责投递的洪泽湖区域大约有300平方公里,服务对象中有1万多人散居在滩头和湖面上。
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之后,唐真亚还担任了湖区党建工作的辅导员。湖区的党员比较分散,他便利用他的投递船,在船上讲起了党课。“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跟我说,只要你在我们这儿送信,无论我岁数多大,我的思想永远不会落后。”唐真亚说。
“我开始做邮递员的时候,湖区的孩子很少有考上大学的。但是到现在为止,从我手里送出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有22封,其中有一封是清华大学!”唐真亚动情地说道,“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危险,但我心里开心,我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