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写幅春联过大年

编者按: “年味”是游子的归心;是全家团圆的欢乐气氛;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屋内的一股幽香;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葫芦,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是满大街挂满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节日气氛……

2018年新春之际,光明网开启春节特别众筹,围绕“年味”主题征集网友优秀作品。我们将从来稿中选取部分作品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百节之首”,春节相关的习俗众多,而春联文化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每当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城镇乡村,家家户户便会张贴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喜庆而有韵味,火红而又热烈。这春联,或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或反映不同人家的独特品位,真可谓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各显神通。

春联,在老家湖南宁远被称作“对子”、“对联”。记得年少时在老家,过年写春联、贴春联,是一件很开心、乐意的事情,与杀年猪、打糍粑、贴年画一样,属于过年的重头戏。离春节还有个把月,县城街上或是乡镇的墟上就有人专门书写春联出售了。一张不大的方桌上,红纸、毛笔、墨砚等,一应俱全。几张木做的长条方凳,用以摆放写好的春联,等着墨迹晾干。一位先生正弓着腰,挥毫泼墨,陶醉于自己的艺术天地里。此情此景,让人不油然想到了“塾中先生不甘贫,书写春联卖斯文。当众挥毫显身手,自夸笔力胜右军”的句子。那时的春联,大多是写些诸如“财源茂盛达三江”、“春满人间福满门”、“岁岁平安福寿多”等吉利、贺岁的句子。人们花上一块、两块钱,就可以买着拿了离开,贴在自家门上。真可谓:笑意写在脸上,幸福映在春联上。其时年少的我,对书写春联的先生,多少是怀有几分崇敬的。曾经幼稚地想,这先生,就是大人们平时经常教导时所说的“喝过墨水的人”吧。待到自己见识日长,就不自觉地生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来,觉得先生书写的春联也不咋的,竟然还敢来大街上叫卖赚钱。

记忆之中印象最深的一次自己写春联,是20年前舅舅新房落成的那次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村民们开始用余钱剩米,装扮着自己的生活。那年舅舅的新房落成不久,就赶上了过年,自然是少不了写春联、贴春联。其时我已上高中,也算是小半个文化人了。虽然不懂“硬笔”、“软笔”书法,但是钢笔字还是写的不错。于是舅舅便把给新房写春联这一光荣而重大的任务交付与我。年少气盛的我,对春联如何写法了解不多,只知道写出来的句子,内容喜庆、字数相当、语法对仗就是对联了。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我写下了“门对青山百福春”、“家纳丰年万贯财”,“新春新禧”的春联。舅舅喜不自禁,赶紧贴了上去。红红的春联,贴在崭新的砖瓦房上,映衬在青山绿水之中。

记得去年腊月28日下午,我携妻带女从工作的城市驱车公里,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随车带回来的,除了买给父母的年货之外,还有两幅文友赠送的、本省知名书法家书写的春联印刷体。在同村人看来,我们夫妻都是大学生,女儿也上了大一,可以说是文化家庭了。春节回来老家,贴着印刷的春联,总感觉不是那个滋味。与妻女一商量,我们决定自己动手,写幅春联过大年。29日上午,我们驱车到县城,买回来一打大红纸、一瓶墨汁,并从同学处借来大小两支狼毫。于当日下午,在和煦温暖的冬阳下,在屋前的水泥坪上,自撰自写自贴春联的架式拉开了。我先起草春联,妻子和女儿则做一些准备工作:先将一张张的红纸,对折剪开,平铺在桌上;再用湿润的毛巾将红纸稍稍擦拭,以除掉纸上的杂质和蜡质,增强红纸的吸水性,然后将其平放在桌子上。

我寻思道:父母年迈在家,农闲之时,以看电视打发时光;而今我们从工作的城市回来,陪父母过年。母亲亲手剪裁的福字窗花已经贴上,红火吉祥。一斟酌、构思,一幅春联已在脑海成型,上联为:友善窗花,贴上三分喜悦;下联为:和谐春晚,围成一个团圆。我把春联说与妻女听,得到一致赞同。我又想:姐姐外嫁邻村,全家带着家公在广东务工,一对儿女已结婚成家,姐姐前年已升格为奶奶,帮带孙子,今年全家从广东回来过年。我为姐姐家也拟好了一幅春联,上联是:孝道无边,带敬老钱,买返乡票;下联是:天伦有乐,捧开心果,过幸福年。待这幅春联写好,就要外甥骑车拿回家去。妹妹嫁在本村,与妹夫远在河北保定打工,孩子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着,是典型的留守家庭、留守少年。早些天妹妹、妹夫已从河北回来,在家等着过年。我打算将“过节回乡,喜听檐上鸣春曲;举杯敬老,最善人间跪乳情”的春联,书写并送予妹妹一家。

三幅春联已然拟就,准备工作业已完成,只待提笔书写了。在桌上摊开红纸,以一小碗盛上墨汁,我手握毛笔,学着老先生的样子,运气凝神,挥毫泼墨。毕竟平时疏于使用毛笔,突然书写感觉手腕有些不听使唤,一幅春联书写三五次才进入状态,找到感觉。妻女则充当我的下手,徐徐往后拉动已写好的春联,再小心冀冀地放一边晾干。一幅春联写就,那种自豪感、成就感,以及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我与妻女三人忙碌着,父母也没有丝毫的歇息。二位老人守在厨房,用一小碗大米放在锅里煮开成米糊,用于张贴春联。待我们将春联写好、晾干后,父亲先将米糊刷在门墙上,再涂抹少许在春联背面,双手满是虔诚,仪式般地将春联贴在门上,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大红的春联,映着父亲、母亲那张刻满岁月沧桑的脸,红火、喜庆、吉祥。书写春联,成了一家老少的集体行动,从购买书写工具材料,到构思、书写、张贴春联,一家五口,上下忙碌,协作配合,乐在其中!正上初中、高中的两外甥女也跑来看热闹。我则利用这个机会,向姐妹俩讲解春联的基本常识,期望她们能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优秀的春联,不仅可以传播传统文化,同时也能陶冶情操、洗涤心灵。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在印刷品一统天下的今天,大部分城乡居民已经习惯了商店购买、随物附送或免费发放的春联。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印刷工整的春联美则美矣,却影响了人们感受亲笔书写春联的雅致;千篇一律的内容,少了特色和生气,淹没了本应精益求精的文字格律之美。在有的人家,甚至只是把春联当成一种文艺形式或是一种装饰物,更有甚者,贴上的春联词不达意,错误百出,成为笑话。我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继承春联中深厚的文化传统,不仅事关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作者:刘文清)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