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著名 数学 家杨乐去世。 中国首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 与杨乐是40多年的老朋友。 近日,丘成桐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他与杨乐的交往,以及杨乐的数学成就以及与杨乐的关系。 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以下是丘成桐的口述。
■丘成桐
我和杨乐先生的友谊持续了四十多年。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访华时他接待了我。
此前,1978年,中国数学代表团访问美国,首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恰巧我应陈省身先生的邀请去那里参观了一年。 谈话中,我们谈到了中国数学以及1976年美国理论与应用数学代表团访华。当时美国代表团挑选的最重要的著作是陈景润、杨乐、张光厚的著作。
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非常好的,更何况是在“文革”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还很年轻。 美国著名数学家对此印象深刻。
所以,杨乐和张光侯的名字,在我们还没见面之前,我就已经听说过。
1979年生活网资讯,我应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的邀请回国访问。 当时华先生不在北京出差,接待他的是杨乐。 我的所有行程都是他安排的,包括方毅副总理来见我,他也陪同。 他还约我去北京逛逛。 这在当时并不容易,因为要把车开出北京需要获得许可。 我还南下回到了我父亲的出生地。 杨乐的安排很周密。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年,美国数学会要来中国选拔留学生,我受邀到北京大学参加选拔。 旅途中突然发烧,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当时找车非常困难,只好给杨乐打电话。 当时打电话很不方便,但杨乐很快就帮我安排了去医院就医的事宜。 杨乐做事非常迅速,对朋友非常负责。
1980年,陈省身先生组织的微分方程与微分几何会议在北京召开。 许多海外数学界的大人物都来了,包括杨乐、张光厚等。 杨乐做了很多行政工作。 我非常钦佩他的行政能力。 他有办法圆满地处理一切事情。 遇到困难时,他也试图以最平和的方式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时我知道他在数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行政能力也很强,但没想到他在人民心中仍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当时的儿童读物,都是写向杨乐、张光厚学习的。
1983年,我获得了菲尔兹奖。 回国后,国家领导人接见了我。 那次杨乐参加了我的采访,但谈话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 那天我坐飞机去波士顿,赶到机场的时候,飞机还有半小时就要起飞了,所以心里很着急。
杨乐无奈,只好向地面保安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 保安一看吓了一跳,做了一个敬礼的手势,说道:“你是杨乐,我在课本上看过你的故事”,就放了我。 我刚刚意识到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杨乐是谁。
我当然理解,一般来说,杨乐不会因为我要赶飞机而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可以“打动”地勤人员。 虽然他很有名,但他并不想出风头。 当时我正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帮忙。 很多次,记者想采访我和他,都被他拒绝了,也不想和记者有太多的接触。
如果杨乐选择仕途,他完全有机会。 但他不求名利。 他认为中国数学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 他是最无私的,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学无双”这三个字当之无愧!
20世纪90年代,我们共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 三十多年过去了,杨乐做了很多事情。 我有很多想法,但当时我远离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他是主要完成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杨乐真的很勇敢,而且坚持了下来。
当时我们想把这个中心变成一个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所那样的机构。 但当时中国还比较封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方面要说服海外数学家前来; 另一方面,它必须说服中国的其他机构送年轻人去学习。 他既照顾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老科学家,也照顾年轻的研究人员。 他关心科研人员的利益,为他们的学术前途着想,凡事做细,力求完成。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资源匮乏,不同单位争夺资源。 杨乐也被误解,认为不公平。 事实上,即使在资源最紧缺的时候,他也希望与其他大学分享。
即使受到批评,他也不在乎,也不愿意做出任何回应。 私下里,他总是告诉我别人的好话,从不抱怨别人,甚至连抱怨都没有。 所以我很佩服他,也很尊重他。 杨乐学识渊博,人品一流。 他是一位温柔的绅士,也是一位忠诚的长辈。
2022年,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首次设立数学贡献奖,并将该奖项授予杨乐先生,以表彰他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推动中国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这是中国数学家对他的尊重。
我没想到杨乐先生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但这个奖是去年颁发给他的。 我想他知道我们有多么尊重他,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