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 旅游 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23.84亿 人次 ,同比增长63.9%; 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 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 各地 旅游市场明显 复苏 。
“上半年旅游市场整体表现符合预期,呈现持续加速、热点分散的特点。二季度旅游市场景气指数高于一季度特别是“五一”假期以来,旅游市场人气保持较高水平,6月中下旬以后,暑期旅游市场开始启动,世界各地游客数量上升再次。”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首席统计师马宜良告诉记者。
假日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是推动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 上半年五小长假带动旅游市场保持高开平稳增长,加速复苏。 其中,“5月1日”假期被认为是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常态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从出入境数据看,随着民航、邮轮、酒店、餐饮、目的地资源商等供应链的稳步恢复,以及签证、口岸通关政策的便利化,进 出境 2020年端午假期以来,旅游市场达到高峰。 顶峰。“疫情防控平稳过渡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意愿快速上升。目前,中国公民赴60个国家的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已试点恢复,出境团旅游呈现平稳有序增长态势。”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合作局局长张卫国表示。
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5.9%。 对此,马宜良指出,这说明旅游消费具有顺周期特征。 疫情期间生活网消息,人们减少出行或以短途出行为主。 进入复苏通道后,更多游客选择前往中长途目的地旅游,单次游消费大幅增长,旅游消费扩张快于旅游人次扩张。
此外,受疫情影响,部分经营者退出市场,导致旅游产品供应下降。 市场回暖后,结构性短缺更加明显,部分旅游产品价格小幅上涨。
除了三亚、大理、西安等传统旅游目的地正在快速复苏之外,洛阳、淄博、临沂、湛江、汕头等目的地也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主要得益于旅游新业态的拉动。 马宜良表示,上半年,旅游市场有五个突出表现。 一是赛事旅游,音乐节、音乐会、“村超”轮番上演,点燃旅游市场热情; 儿童或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探索自然、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动受到追捧; 四是夜间旅游,购物、吃美食、看表演、看光影秀等吸引大量游客; 五是体育旅游,冲浪、桨板、潜水、骑行、越野等深受年轻游客欢迎。
“从旅游市场的趋势来看,青年群体是旅游市场的主力群体,他们的需求值得挖掘;旅游产业的边界不断拓展,‘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新趋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所所长吴若山说。
进入7月,旅游市场正式开启“下半场”。 随着学生暑假的到来,亲子游、游学游等直接带动旅游市场人气上升。 另外,炎热的天气也让很多人把夏季旅游提上了日程。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6月23日后,暑期机票、火车票预订量进入快速增长期,部分国内旅游产品订单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各地也在积极筹备夏季旅游高峰和下半年旅游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河南、湖南、广东、四川成都、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等地已宣布将于6月至7月开始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有效期长达7个月。“亲子家庭、学生是夏季旅游市场最大的旅游群体,旅游经营者需注重旅游产品差异化、服务精细化、主题多元化的特点,持续推进夏季旅游、文化旅游和博物馆旅游、研究旅游、主题公园旅游等形式。”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陈楠说。
“下半年将有两个月的旅游暑假,再加上国庆、中秋假期,对旅游市场将是利好。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率和深度不断增加,个性化旅游需求将加速释放,预计将带动下半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双增长。”吴若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