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毕达哥拉斯大数据 ()
相约十周年之际,火从天而降,粉碎了三观。
据官方透露,本次演唱会带动西安旅游收入4.16亿元。
谁敢说我们没有消费能力? 这消耗力堪称恐怖。
也非常畸形。
先说门票贵的夸张,前五排50万,第一排200万。
这么贵,有几个人能买得起?
为了接近 偶像 ,有人动了男友准备结婚的钱。
有的人选择裸贷,有的甚至出卖身体换门票。
总之,网上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截图,让人无法辨别真假。
说实话,大家对于追星、粉丝圈的乱象早已见怪不怪了。
从逻辑和动机上看,什么样的人会透支未来,上瘾后只想满足短暂的求死欲?
答案很简单。 只有那些对未来不抱期望,甚至对未来绝望的人,才会不计代价、不计后果地做出这样的配置。
也许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批评他们“青春无价,破产就是现在”的疯狂追星行为。
是反思我们的社会是否给了年轻人一定的未来和希望?
我恍然大悟,大多数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嘲讽追星女孩,其实只是为了一己之快。
很酷。 人活着不是为了好玩吗?
你我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吞噬。
追星既不高贵也不卑贱。
正如王小波曾经写道:
追星者有计划、有预谋地让自己陷入疯狂……因为人有这样的疯狂,与其停滞,不如发泄。
迷茫且极端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青少年就是这个国家的淋巴系统。
国家正在遭受侵略,而满腔热血的他们,永远奋战在抵抗的最前线。
同样,当社会中出现不公正现象时,年轻人往往反应最激烈。
淋巴功能一旦紊乱,就会严重损害 免疫 功能,引起高烧、过敏、免疫心脏病,甚至免疫风暴。
例如,美国嬉皮运动就是典型的免疫风暴。
提到嬉皮士,大多数自称“正统”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滥交、 吸毒 、失业难民和“战后垮掉的一代”。
对于一项如此具有标志性、将载入世界历史的运动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嬉皮标志:“和平”的象征
二战后,罗斯福政府留下的基础设施红利并未消失。 美国科技和经济日新月异,迎来了婴儿潮。
1945年至1955年,约有3500万人出生在物质生活极其优越的环境中。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GDP占全球的40%,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足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随着婴儿潮一代的崛起,社会繁荣达到顶峰。
但祖父母、父亲创造的繁荣却让他们感到窒息。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让蘑菇云升上头顶;1963年肯尼迪遇刺,黑人运动愈演愈烈; 意识形态对抗方面,美国仍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反战声音甚嚣尘上。
对于从小接受“自由”、“平等”教育的孩子来说,自己的国家似乎是一个邪恶的存在。
他们更厌恶这种微妙的社会价值取向:丈夫工作赚钱,妻子照顾家庭。
这种机械化、制度化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经摧毁了人性。
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年轻人对社会极度不信任,与上一代人产生了严重的代沟。
整整一代人迷失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差距中。
他们从小被养尊处优,选择了一条杀敌八百、自毁三千的反抗方式——逃避和虚无。
在上一代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太幼稚了。
你用枪指着我,我给你鲜花
起初一切都很好。
1967年6月,旧金山举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户外音乐节,推广歌曲《San》很快传遍了全美。
大批年轻人响应音乐的号召,走向西部。
电影《阿甘正传》中也有这个场景。
据粗略估计,美国嬉皮士鼎盛时期有超过30万,纷纷组成公社。
西海岸各地盛大的音乐节上,爱、和平、性开放、卖淫、反战的声音一起出现在舞台前,一切温暖、混乱、疯狂、肮脏在大朴素下显得高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似乎忘记了狂欢的初衷,开始为吸毒和过度的性解放辩护。
变成了纯粹的享乐主义者。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1969年,美国57所大学中有31.5%的学生曾受到毒品污染; 在18-25岁的年轻人中,吸食大麻的比例上升到惊人的50%。
12年前,这一比例仅为4%。
巨大的毒品需求,吸引了大量毒贩居住在隔壁的墨西哥,直接成为毒品之国。
更讽刺的是,宣扬爱与和平的嬉皮士们却可能吸毒成瘾,制造大量暴力和犯罪。
“只要我喜欢,就没有什么问题。”
沉迷于酒精和毒品
久而久之,嬉皮士群体就成了放荡、堕落、流氓的代名词。
公众对他们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同情和理解转变为厌恶和反对。
嬉皮士运动就此结束,但它从未消亡。
它仍然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世界各地。
比如,中国的“嬉皮士”此时此刻也正陶醉在迷茫之中。
梦想与错位
我始终坚信,90后才是真正代表中国的一代。
他们的处境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相同。 他们在无知中经历着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
他们是跨物质的一代,见证了贫富差距如何一步步拉大。
而2010年以后,当他们开始步入社会时,他们就几乎没有机会参与了。
小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家庭比别人差。
为什么现在,我还骑着小电驴,那么多人开着几百万的豪车?
前几天,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学“文案策划”专业的女生。 她几乎崩溃了,说她面试了30多家公司,其中有一些甚至是无薪实习,但她没有找到工作。
我能深深感受到她的无助。
有人说,学历高就是当代年轻人穿的孔乙己袍:
穿起来很累,扔掉又可惜。
没想到,我们身上穿的不仅仅是一件长袍。
除了法律,这个时代还有太多的规则需要遵守,而这才是真正束缚我们的无处不在的绳索。
去年,一位实体专家表示:2022年,全国老百姓存款将增加15万亿元。 只要三分之一用来 买房 生活网资讯,中国经济就会复苏。
我可以去nm。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买房已经成为人们的社会责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市场已经把买房买车变成了一个有前途的象征。
所以,我们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 有些人想成为教师,有些人想成为医生和科学家。
现在,90%的人都有同一个终极目标——赚很多钱,买房买车。
即使你不这么认为,但由于孝道文化浓厚,你也必须服从父母的意愿。
就像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一样,我们也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的生活是对的?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宅男”和列平人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嬉皮士。
当然,就我们而言,模仿他们吸毒既不正确也不违法。
但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轻松的快乐来释放压力。
对于一些女孩来说,追星无疑是最容易的。
我曾经问过一位网友,说你难道不知道偶像都是被资本包装的吗?
她说得很清楚了。
她甚至知道一个公司在明星身上投入了多少资源,用什么手段来吸粉丝血。
既然都看过了,为什么还执着于追星呢? 重点是什么?
她问我,你花这么多钱玩游戏有什么意义? 难道你不知道游戏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你花钱吗?
我说是。 游戏是最重要的娱乐形式,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花了钱,得到了快乐,这是非常合理的。
我也知道游戏装备只是一串代码,但是当我拥有它的时候我很高兴。
只要消费金额与收入水平相匹配,就没有关系。
而且锻造出来的装备大部分都是可以交易的。 只要不是非洲酋长,每次锻造都是最低值,基本可以返还80%的成本。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是可以赚钱的。
最起码,不可能比玩A股损失更多吧?
或许在外人看来,你一个没有结婚的年轻人,还不勤俭节约,还花钱买游戏,你傻吗?
你傻不傻,就看你怎么衡量,氪金带来的幸福。
开发游戏,看着角色一天天变强,那种自我感动,这种感觉是真实的。
从这一点来看,男生打游戏和女生追星,都是在玩同一件事。
我被这个虚拟角色感动了,她为一直只是“神友”的偶像流下了眼泪。
没有人比其他人优越。
但还是有区别的。
我的性格变得更好了,游戏体验更好了,账号可以卖更多的钱了。
那你呢,偶像好不好,关你什么事? 你的生活也没有改变。
这和男生喜欢足球、篮球明星是一样的。 他赢得了冠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不关你的事?
然而,如果他这样做了,你就会有一种集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成就感无非就是爽。
这就是你在现实生活中失败者的感觉,你无法得到它。
我说你说的都对,但是就像这个TF Boys演唱会,你花几万块钱去听,买不起的甚至会跟你睡觉换取门票。
这么蠢,这么容易被洗脑吗?
她说你们这些看似正义实则虚伪的路人总是那么武断。
你认为我们被洗脑了吗? 其实只是假装被洗脑,体验不用脑子的快乐而已。
当你真的要付出时,你认为会付出多少?
至于一些刷下限的行为,要么是营销号编造的,要么是非常个人的行为。
这种人真傻,你管他们干什么?
是啊,她是死是活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想到我也是这样一个虚伪的人。
也许,人们正在享受它?
结尾
网上有一个哲学问题:你认为使用抖音和享受优雅的音乐,哪一种更能让人快乐。
大多数人选择欣赏高雅的艺术,但他们做的却是用抖音,因为那种快乐来得容易。
高级乐趣和低级乐趣都很好玩,但如果非要问哪个更有意义。
请问,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嬉皮士不像以前的美国年轻人那样选择沉迷于毒品和牟取暴利的犯罪行为; 他们也不像日本年轻人那样走上极端愤怒和暴力的恐怖主义之路。
他们只是沉迷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
追求幸福和认同感是人类的本能。 生活中得不到,就只能在虚拟世界中追逐。
如果连这个缝隙都要堵住,压力达到极限的那一刻,谁能承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