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阅阅读桥:陪伴乡村孩子读完“人生第一本书”

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书籍曾是孩子们难以触及的奢侈品。但随着近年来教育扶贫的不断深入,许多乡村学校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图书资源。然而,一个新困境却悄然浮现:即便有了书,孩子们却往往没有翻开它们。面对这一挑战,多阅公益以"多阅阅读桥"项目为载体,为乡村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知识世界的道路,陪伴他们读完人生第一本课外经典。
4年前,多阅公益创始人周洋带领团队走进两所乡村小学,询问了391个同学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只有不到10%的同学答出除课本、作文选之外的童书。这两所学校在过去几年的教育扶贫下已拥有数万册优质书籍,但大部分孩子都没有翻开过这些书。从无书可读到有书不读,乡村阅读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拿起书,读完书,会读书?多阅公益将眼光聚焦在"陪伴人"身上。在乡村,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无余力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让家庭阅读教育沦为空谈,因此多阅公益将希望寄予在高校志愿者身上。大多数乡村学校配有电子白板,加上摄像头和收音麦克风,让志愿者的远程阅读教学成为可能。但志愿者往往只服务一到两个学期就离开了,如何才能让短期志愿者的陪伴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了多阅公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李晓文教授的指导下,多阅团队提出"多阅阅读桥"模型。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阅读桥公益项目以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长远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侧重陪伴乡村孩子读完人生第一本课外经典,让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第三阶段着重开发乡村孩子自主思辨和创造的潜能。
在具体项目模式上,多阅公益协同乡村教师、驻校和高校志愿者,采取远程陪伴和阅读班队活动形式,打造以乡村学生为主体的每学期八次的阅读课堂。阅读桥课堂以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阅读问题驱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和自主思辨,以阅读记录册中的输出激发学生的阅读输入,以小组合作完成角色扮演、绘画等任务,构建美好朋辈关系,唤起孩子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
除此之外,"多阅阅读桥"项目注重多阅公益与高校志愿者、乡村教师的深度共创,坚持品质透明。在多阅公益与乡村教师的共同协商下,乡村教师确保学生每周自主阅读时间,协助高校志愿者顺利开展阅读课堂。另外,三方定期就课堂设计与评估等问题召开讨论会,对多阅阅读桥进行迭代更新。为有效评估乡村学生的阅读成效,多阅在驻校志愿者的支持下,构建起透明监测系统,力求每个项目学校每周有课堂开展情况的监测,每个学期有课堂调研报告,每年度有效果评估报告。
甘肃瓜州县双塔镇中心小学参与多阅阅读桥项目已一年,八次阅读课点燃了这所村小的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让孩子自主表达和思辨的潜能逐渐显现出来。在三年级二班共读《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时,孩子们被问到如果自己是巴学园的校长,会为巴学园的学生设计什么课。孩子们激烈地讨论,想象力迸发,提出一堂又一堂创意课。这些创意课里,有逻辑缜密、精心设计的"旅游课",教授学生如何预定车票、制定攻略、确保旅游安全;有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自由课",引导学生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有爱护大自然的"园艺课",教导学生如何种植、养护花卉和树木。
云南双柏大庄中心小学驻校志愿者董斯羽则说:"在阅读桥课堂进入这所乡村学校后,一到图书室开放时间,小朋友们一窝蜂跑到图书室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开心得不得了。我常遇见几个高年级的小女生,问她们喜欢什么书,她们说《红楼梦》。我还没完全看完过呢。谁说乡村孩子不爱书呢?是缺乏陪伴和引导。"
截至目前,"多阅阅读桥"项目已经与8所高校的11个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服务了云南、福建、甘肃的30所乡村学校,总服务人数达到了29857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孩子架起了通往知识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