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样的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意思)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样的

原发性肝癌疾病的威胁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直接危及生命健康,及早的发现病症,准确的诊断,对于此病的治疗很关键,所以,早日发现病症,检查显得很关键。那么原发性肝癌会引发什么疾病?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下相关的介绍

目录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样的 原发性肝癌会引发什么疾病 确诊原发性肝癌病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放射治疗会导致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吗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有什么不同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样的

肝癌共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原发性的一种是继发性的。对于原发性肝癌,其实就是从肝脏上长出来的肿瘤,按照病理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肝细胞、胆管细胞和混合型肝癌,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详情>>

原发性肝癌会引发什么疾病

1、肝癌结节破裂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达9%-22.6%,发病较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肿瘤直接侵犯,使静脉流出通道梗阻,引起静脉高压,从而引起出血和破裂。总地来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肝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因而导致肿瘤相对供血不足,以致出现中心缺血、坏死及液化。若此时肿块体积增大过快,而肿瘤被膜不能伸展,则可导致肿瘤表面溃破,引起出血;肝癌缺血、坏死并继发感染,亦可导致破裂出血;肿瘤直接侵犯肝内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门静脉被癌栓栓塞后,表浅的肿瘤周边部分出现营养障碍性坏死。溃破,亦可导致出血。肿瘤位于肝隔面的表浅位置时,易受外力冲击,肿瘤包膜菲薄与癌组织极脆弱也是构成破裂出血的原因。

2、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癌死亡最主要原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

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导致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生的主要机制为:80%以上的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可加剧门静脉高压,导致已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程度加重,导致门静脉高加剧;当肝癌病灶位于肝门部时,可压迫门静脉主干,也可使门静脉压升高。

②凝血机制障碍。肝癌患者由于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机制发生障碍。由于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加,凝血机制也会发生障碍。此外,癌栓进人血液后,很容易引起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消化道出血。

查看详情>>

确诊原发性肝癌病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清学

(1)AFP:AFP是当前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AFP是胎儿时期肝脏合成的一种胚胎蛋白,当成人肝细胞恶变后又可重新获得这一功能。由于孕妇、新生儿及睾丸或卵巢的生殖腺胚胎癌亦可出现,入AFP对肝细胞肝癌仅有相对特异的诊断价值。因检测方法灵敏度的提高,在一部份肝炎、肝硬化及少数消化道癌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转移性肝癌亦可测得低浓度AFP。故AFP检测结果,必须联系临床才有诊断意义。

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疫(EIA)快速测定法检测血清AFP含量,正常人血清中可没理微量,小于20μg/L水平。肝细胞癌增高者占70~90%。通常AFP浓度与肿瘤大小有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肝细胞或分化程度极低者AFP常较低或测不出。国外公认标准往往偏高,易于漏诊。我国重视中等和低浓度AFP增高的动态观察。临床实践中对AFP低浓度者常须结合影像诊断技术进行随访,有助于及早确立诊断。肝癌常发生在慢性活性肝病基础上故须加以鉴别。慢性肝炎,肝炎后硬化有19.9%~44.6%患者AFP增高,浓度多在25~200μg/L之间,良性肝病活动常先有丙转氨酶明显升高,AFP呈相随或同步关系,先高后低,一般在1~2月内随病情好转,转氨酶下降,AFP随之下降呈“一过性”。有时良好肝病活动AFP亦可呈反复波动、持续低浓度等动态变化,但必须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可能有早期癌存在。

⑵其他肝癌标志物的检测:近年来现血清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有增多趋势,因此,开发更新、更特异、更敏感的标志物已成为紧迫的课题,寻找癌胚特性的同工酶及异质体;寻找特异亚组成成份为当前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肝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的有:

①r-GT同工酶(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电泳分离法可显示同工酶12条带。Ⅰ′、Ⅱ、Ⅱ′带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条带,阳性率为79.7%,AFP阴性者此酶阳性率为72.7%。

查看详情>>

放射治疗会导致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吗

全世界有超过1/3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3.5亿人成为慢性感染者,其中75%慢性感染者生活在中南亚与西太平洋地区。目前已感染HBV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HBV再激活已是公认的并发症,其症状可以从无黄疸、无症状的自限性肝炎到可能致命的进行性肝功能失代偿的重症肝炎。随着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使用增多,乙型肝炎流行区的HBV再激活已成为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这对肿瘤的治疗进展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国内大多数肝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癌患者合并HBV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85%的肝癌患者有慢性HBV感染。HBV再激活现象不仅在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接受细胞毒性药物以及骨髓移植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得到证实,同时在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后也得到证实。有报道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全身化疗后,60%发生乙型肝炎。这主要是HBV再激活造成的,病死率为30%。近年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发生HBV再激活现象也见零星报道。2007年韩国国家肿瘤中心Ji HK等报告了32例不可切除的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采用3DCRT,平均放疗剂量53.9Gy,每次分割剂量2~3Gy,随访4月,结果显示,HBV再激活发生率为21.8%,慢性乙型肝炎加剧发生率为12.5%。本文作者分析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接受3DCRT原发性肝癌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有什么不同

1、病史

原发性肝癌多有慢性肝病(乙肝或丙肝标志物常阳性)或肝硬化病史;而继发性肝癌多无慢性肝病病史,多是由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而形成的。

2、体征

原发性肝癌多半有蜘蛛痣、肝掌等肝硬化体征;而继发性肝癌多不伴有肝硬化体征。

3、症状

原发性肝癌临床症状较明显,多有进行性消瘦、乏力、厌食、肝区疼痛等症状,病程发展也较快;而继发性肝癌常以肝外原发性癌肿所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常较轻,病程发展较缓慢。

4、CT结果

原发性肝癌CT增强扫描的动脉相常显示增强效应,但静脉相增强效应减弱,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而继发性肝癌CT表现为混合不匀等密度或低密度典型的呈现牛眼征,多不伴有肝硬化声像。

5、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值(AFP)

原发性肝癌时AFP测定值多呈阳性,且阳性率在70%左右,且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多数增高;而继发性肝癌时AFP测定值90%以上呈阴性,但少数来自消化道、胰腺和生殖腺的癌肿肝转移后可测得低浓度AFP阳性。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