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 施耐德电气 中国碳中和故事再次焕然一新。
近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施耐德电气召开“一体两翼”成果发布会,并与我国 能源 重点院校重庆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动力场。
产教融合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得到了顶级机构的大力推动,但企业却要花费真金白银和巨大的精力。 那么,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的施耐德电气,在提供电气产品的同时,为何对工业与教育的融合如此感兴趣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此前预计,到2050年,中国碳中和累计投资约180万亿元。 面对这笔将持续三十年、四十年的巨额投资宝藏,深度捆绑是任何雄心勃勃的企业唯一正确的选择。 校企合作、技术合作、学生培养、学生实践都是有益的尝试。
事实上,从电气产品到数字减碳解决方案,拥有180多年历史的施耐德电气早已深度参与中国碳中和进程。
将数字引擎置于新的电力系统上
施耐德电气认为,数字化与电气化大规模融合是未来趋势。 一旦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能够在发、输、变、配、用、储各个环节得到全面应用,必然会加速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早在2021年,施耐德电气就提出了“绿色能源管理”的理念生活网资讯,并拿出了一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保障用电安全。 保障电网安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现缺陷和盲点的过程。 没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数据参数,就不可能提出有效的电网安全改进方案。 同时,传统电力设备应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过程中进行数字化升级,以更好地应对数字环境下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施耐德电气的“工具箱”中,输电线路智能巡检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配电站、微电网、智能网关等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运维,而智能资产运维技术则可以提高企业的能力。防范电网安全风险。
其次,通过数字技术提高能源消费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传统电力系统具有“源随负荷”的特点,对电力调度的依赖程度较高。 但在深入电气化的趋势下,电力供需的随机性和交互性大大增加,电源、电网、负荷、存储各个环节相互耦合。 并深入互动。
三是通过数字技术动态优化能效管理水平。 数字动态技术可以使各个环节无形能源的使用和表现变得透明可见,有效发现系统风险和冗余,从而优化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双赢的商业目标和双碳目标。
例如,施耐德电气为浙江新美电气打造了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它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屋顶光伏、储能、灵活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实现以电为中心的“多能互补”。“功能既经济又绿色,通过该项目,新美电气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将每年增长146%,全年新能源渗透率将提升至70%,每年节省电费总额超过30%。
“减碳大师”推动全产业链减碳
截至今年9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提出“3060双碳目标”已经三年了。 中国还提出了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1+N”政策体系,推动碳减排从理念到实践。
碳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协作。 尤其是企业面临多重挑战,急需先行者的指引和赋能。
为了进一步赋能行业减少碳排放,施耐德电气于2022年推出“减碳大师”计划,旨在聚集各行业先锋,通过可持续发展咨询和数字化手段实现碳减排,打造更广阔的绿色生态系统,影响并帮助更多企业和个人在减碳之路上“有能力实施”。 截至目前,已有近50家企业作为“减碳达人”加入该计划。
首批“减碳达人”包括京东物流、埃克森美孚、松赞酒店集团、白云电器、新美电器、星星充电、江西威高、天津锦荣等通过数字化取得突出减碳成果的企业。 绿色供应链委员会、国际建筑业主与管理者协会(BOMA)、北京绿色交易所、智坤基金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积极推动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组织和个人等。
今年6月,施耐德电气《减碳大师》第二季从三大维度进行升级:覆盖更多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更广泛的公众; 包括可持续影响力合作伙伴奖支持等更丰富的奖项; 并提供碳中和咨询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更多实用的减碳解决方案,持续向行业输出低碳转型的经验和能力。
事实上,施耐德电气在推动全产业链“碳减排”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中低压配电领域的行业领导者,施耐德电气拥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建筑、电力与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工业四大领域。
中低压配电设备主要应用于建筑、基础设施、电力、工业等部门。 下游子行业很多。 同时,从制造商到最终用户,往往需要经过经销商、成套厂、总工程承包商。 等环节,因此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
全产业链上众多的合作伙伴和经销商自然而然地构成了施耐德电气的“减碳朋友圈”。
深耕中国市场
当地时间6月21日下午,正在法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强参观施耐德电气集团巴黎创新中心。 李强在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的陪同下,参观了智能机器人、“开放自动化”平台等代表性产品,并与集团诺曼底工厂进行视频连线,了解集团未来发展规划。
李强希望施耐德电气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他表示,中国市场广阔、配套齐全、人才众多。 在中国投资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赵国华表示,施耐德电气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看好中国发展,将继续对华投资,积极参与中国绿色基础设施和“一带一路”建设。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渤海之滨一家不到100人的小型合资工厂开始,法国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36年来在中国的发展经历就是外资企业不断壮大的一个缩影。在华投资企业。
施耐德电气2022年341.76亿欧元的营收中,近一半营收来自中国、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 施耐德电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给公司过去十年的收入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与其他大型外资投资者在中国设立工厂仅进行产品组装和销售不同,施耐德电气通过让当地员工成长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推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完整产品线,使公司实现了这一目标。 ,并建立本地供应链。 真正的本地化。
自2009年起,施耐德电气中国CEO一直由本地员工担任,大部分部门负责人、合资工厂总经理、副总裁等职位均由本地员工担任。 全面的本地化使施耐德电气中国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并以符合当地市场的方式开展日常业务活动。
在中国市场,自1987年建立第一家合资工厂以来,截至2022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共有29家工厂和物流中心、17000名员工、5个研发中心; 其在中国的销售额中,90%来自本地生产的产品,90%的零部件本地供应。
正如领导人所说,中国市场广阔、配套齐全、人才丰富。 投资中国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双碳”时代,施耐德电气更加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