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状)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目录 心脑血管疾病原因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误区 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心血管疾病的可怕之处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原因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yan吸yan者比不吸yan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yan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yan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yan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yan占第一位。yan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误区

在冷空气在不断的侵袭,引起气温骤变时,老年人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在气温突降时,老年人的活动大多会有所减少,使体内血流速度迅速减慢,再加上原有的脑血管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高等原因,易促进血栓形成而使脑血管部分阻塞,从而引起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及肢体功能不全等症状。生活中我们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时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事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更要定期测量血压。此外,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有年轻化的趋势。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

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特别是白领一族,平常朝九晚五的忙碌,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殊不知这样的危害更大。如果工作在长期紧张的状态下,体能透支,疾病已经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说明这次运动强度足够了。

误区三:尽量不吃药

有些得了冠心病的朋友,在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认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误区四:急性心梗保守治疗好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创伤小、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装了支架就没事

有些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复诊。

误区六: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服降脂药

以上就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误区,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是要看个人的情况,如果大家还有关于心血管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耐心解答。

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九种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

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心血管疾病的可怕之处

核心提示: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 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药物干预来预防和控制的,比如,适度运动、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不要过胖,等等。这些,许多健康书籍和杂志已经说得很多了,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

心脑血管病第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已经患有疾病,或者对疾病视而不见!

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统计,40岁以上的中年人,患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和 肥胖症 等代谢症候群的比率为30%-40%。而许多中年人平时自我感觉良好,很少去 医院 ,因此,不易在早期发现疾病,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了。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人查出了 高血压 、 高血脂 等疾病,由于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没有临床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多数人采取了无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对症治疗,不愿意服药控制,这是非常可怕的。

血压、血脂、血糖、血液黏稠度是导致 血栓形成 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不可忽视。一个人如果长期高血压,血管的阻力就会增大,渐渐地血管壁就会比较薄弱, 脑出血 的几率也就增大了。曾经在中东叱咤风云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2006年初再度患脑 中风 ,脑部大量出血,顷刻间陷入 昏迷 ,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离开了权力中心,至今还是植物人。沙龙年过七旬,发病或许尚在情理之中。如今,报端不断报道在情理之外的中年人猝死事件,有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辞世。如,正处于事业巅峰的文艺界名人——侯耀文、高秀敏等,均在刹那间撒手人寰。

猝死的何止文艺界、商界名人,我们身边也不乏鲜活例证。某市电台连续2年有2位均为44岁的中年骨干猝死。一位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节目主持人,除了主持节目以外,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每日在单位和公司之间奔波劳碌,应酬不断;也许是酒肉吃得多了,加上劳累,在体检中发现了血压高、血脂高等问题,在吃药调整一段时间以后,觉得没事儿了,就把药停了;有一天晚上出去应酬,回家以后便沉醉不起,等到家人发现时,已经晚了……另一位的情况与他类似,平素血压高也不注意,一次偶然在工作中出了点差错,觉得压力很大,早晨,在家中洗澡时,突发中风、脑干出血,送医院仅3天,就宣告不治!

为什么中年人脑出血死亡率很高呢?中年人比老年人血液循环速度快,因此出血量也大,加之,中年人脑腔尚未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小,所以,死亡率高;而老年人的大脑已经不同程度的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容纳血肿的空间也比较大,老年人也因此更抗“折腾”。

心脑血管疾病第二个可怕的就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不去复查,不经 医生 允许,自己擅自停药。

前面两位44岁猝死者就是沉痛的教训。对待这样的疾病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毅力,要学会打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高血压 、高血脂 患者如果治疗得当,同样可以长寿。应该尽量注意避免疾病的突然爆发,一旦爆发,即使不致突然猝死, 心肌梗死 、脑中风 的预后也较差,致残率很高,偏瘫、瘫痪在床的也很多。据资料统计,心肌梗死多半发展为心力衰竭,8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在5年后死亡;而脑中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就是说,这两种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有很危险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 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药物干预来预防和控制的,比如,适度运动、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不要过胖,等等。这些,许多健康书籍和杂志已经说得很多了,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

心脑猝死虽然来势凶猛,甚至令人猝不及防,但只要你平时对自己的身体稍加留意,了解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还是会发现一些报警的蛛丝马迹。比如,身体会有一过性的胸闷、憋气、胸痛,或时而有胸部重石沉压感,这些症状常出现于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受寒以后或者饥饿时;比如,容易出汗,尤其是前胸、后背大面积出汗;比如,舌麻, 吞咽困难 ,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憋气,又很快消失;再比如,原本体力还可以,突然出现肢体疲乏无力,等等。这些都是由身体报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重视它们,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措施,对症处理,便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影响

众所周知,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而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也在影响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所以近年来,有关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与抑郁的关系研究愈加受人们关注、重视。

心肌梗死可引起抑郁状态或抑郁症

抑郁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常见问题,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ami后有两种类型的抑郁症,即功能受损的急性抑郁和社会支持不良的持续抑郁。ami后有精神异常者约为55%。一项研究发现,100例男性ami病人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病后产生短暂的抑郁反应,一年后随访,仍有19例患者存在重度抑郁。

在ami急性期,心肌梗死本身与抑郁症状有关;而在慢性期,抑郁症状主要与患者病前性格及心理创伤因素(长期患病所致)有关。心肌梗死后,病人的情感模式不同,一些患者延迟性的情感反应与缺乏心脏健康知识有关,一些患者的急性情感反应与心肌梗死前的内科及心理社会问题有关。

首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因素包括:过度疲劳、绝望感、倦怠感、性欲丧失、激惹、睡眠障碍。这些因素构成所谓“心力交瘁”感。这些感觉大都是抑郁症的表现。一些临床观察发现,心肌梗死前2年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入院前有心力交瘁及疲劳感的患者,抑郁症状较为严重。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在ami后抑郁症状迅速消退,这可视为一种调节反应。但仍有一些ami患者存在情绪障碍。这一类患者预后较差。有抑郁症的ami患者,在住院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再梗死及心绞痛的发生均高于非抑郁状态的ami患者,并增加ami后急性期(3周)的病死率。

因胸痛就诊于心内科患者的抑郁问题

胸痛发作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人群中胸痛发生率为24%,在内科就诊者中占12%。焦虑不仅常见于与疾病直接有关(ami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胸痛患者,而且也见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胸痛患者。原因不明的胸痛发作常与社会心理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

疾病百科 | 心血管疾病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易患病人群1.老年人。老人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也大不如以前,一旦出现四肢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特别注意。2.胖人。体内脂肪多,胆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 所有群体 常见症状: 心脏跳动快速、心律不整、心跳频率过快、过缓、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紫绀、晕厥 [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相关医院 更多医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