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定义40年来首次更新 从现在开始 有种痛就叫 我觉得痛

身边是否有家人朋友曾有这样的经历,不断喊痛、觉得身体不舒服,但去检查就只是小毛病,或甚至根本就「没病」?

这并非无病 ... ,那些说不清楚的痛,「国际疼痛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注意到了。该协会40年来首次修订「疼痛」定义,并新增6项注释,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

疼痛相当主观,未必要有实际的组织损伤,病患的自我报告需更受重视。

40年来首度修订疼痛定义,强调疼痛很主观

IASP先前对疼痛的定义版本是1979年订定的,内容为「 疼痛是实际、潜在的可能性组织损伤或描述性伤害所引起的不愉 ... 受与情感体验 」[1]。

但随着对疼痛有更多了解,IASP今年7月16日重新评估疼痛的定义范围,发布「疼痛」的新定义为「 是实际或潜在的可能性组织损伤或与其相似之不愉 ... 受与情感体验 」[2],同时增加6项注释,并在5月23日发表在医学期刊《疼痛》(Pain)上。

6项注释如下[2]:

「检查没问题」,找不出疼痛原因的病患易焦躁

IASP主席、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 University)博士阿伦特尼路森(Lars Arendt-Nielsen),以及IASP前任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特纳(Judith Turner)指出,「乍看之下,会觉得修正的字句改变并不大,但其实很重要,例如我们现在知道,某些疼痛虽然与组织损伤没关系,但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他们表示,目前有很多饱受疼痛困扰的患者,常在就医时被告知「检查一切正常,没有问题」,这些患者会因问题没被解决感到痛苦、焦虑,并继续寻找新的医疗资源,因此阿伦特尼路森与特纳认为,个人表述自己疼痛经历的报告应受尊重。

美国史丹佛大学疼痛心理学者贝丝达纳尔(Beth Darnall)也表示:「修订后的定义强调未必要有组织损伤,病患自我报告因而有更多讨论空间与尊重。」

Pexels

对于疼痛的定义,中国台湾省官方去年也更新

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建璋表示,我国卫生福利部2019年12月更新的「整体疼痛症状照护及指导方案指引」中,就将疼痛定义为5大特性: 主观的、多维的、负向的、损伤的、难言的 ,指出疼痛是 高度主观 的,并兼具 感觉 认知 情感成分 [3]。

从以上修正能更清楚看到,疼痛是更为主观的、以人为本的,病人表达有疼痛即为疼痛,因此疼痛涵盖更为广泛,包含了实际伤处及精神层面。

陈建璋指出,疼痛定义的改变对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暂时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评估量表本来就是以病人对于疼痛的自我判断来给分数,但未来应该加入一些参数去了解病人生理及心理层面。

目前对疼痛的诊断确实缺少心理层面的分析,陈建璋认为,若要针对新修订的疼痛定义来治疗病人,可能需要增加疼痛专科医师一些精神医学的专业训练,或是疼痛病患同时要接受疼痛医师和精神科医师的诊断及治疗。

同样的,参与疼痛病患治疗的精神科医师也要接受额外的疼痛医学的训练。

有研究尝试分析实验鼠表情,分辨牠们是否疼痛

基础医学研究中,小鼠是最常研究疼痛的动物模式。陈建璋指出,疼痛的基础研究比较常见的为发炎疼痛、神经疼痛、肌肉疼痛等动物模式,对于精神层面的疼痛研究比较难进行动物实验。

另外他也表示,基础疼痛研究的难处在人无法分辨动物是否疼痛,通常只能透过冷、热、机械力等 ... ,分析出小鼠的行为或生理变化,但是这类的分析与临床诊断上还是不同,更大差别是,临床可以直接询问病患疼痛的感受。

Pexels

近年来许多研究尝试分析小鼠因痛觉产生脸部表情或移动行为的变化来分辨动物是否疼痛[4; 5]我们认为将来透过长时间的影片录制,利用人工智慧分析老鼠的饮水、进食、睡眠、社交活动、性等行为,涵盖生理及心理相关的分析,会更加客观且贴合临床的观察。

经过这次的疼痛定义修正,是否对疼痛有了更深的认识呢?下次身边若有人在喊痛,别再认为他是无病 ... ,重视对方的感受,陪伴他就医找出原因,解决这些恼人的疼痛吧。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