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韩丹东
□ 我们的实习生陈浩政
随着暑假的到来,不少未 成年 人开始沉迷于玩 游戏 。 其中,一些游戏水平较高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大神”。 在被众多玩家“崇拜”的同时,他们也开启了“赚钱”之路——他们会收到代理游戏机构或个人的钱。 抛出的“橄榄枝”被邀请玩游戏并获得奖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未成年人深陷其中,有的未成年人甚至因此放弃 学业 ,从事“全职”游戏工作。
近年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例如,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长度受到限制,但未成年人通过代玩重新启动游戏“玩按钮”。 那么,未成年人市场上存在着怎样的存在呢? 未曾涉足世界的未成年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对此,《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通过玩游戏赚钱
歪曲未成年人三观
“把代理玩的单子拿过来,不然我明天就吃不上饭了。” 网友“双双”多次在社交平台留言说道。
记者联系“双双”了解到,她是一名今年9月即将进入初二的女孩。 由于家庭原因,她早早被送到 亲戚 家过夜。 平时亲戚和父母对她管教不多,每天都有接触电子设备,但她仍然感到孤独和无聊。 为了排解无聊,她下载了很多游戏,认识了很多一起玩游戏的网友,加入了一些游戏交流群。
在游戏交流群中,“双双”可以畅所欲言,与网友聊游戏技巧。 由于能够长期玩游戏,她的游戏水平和水平一直遥遥领先于群友,不少群友向她请教玩游戏的建议。
今年2月,一群朋友找到“双双”,表示因为学业压力太大,无法每天上网完成游戏任务,想请“双双”帮他完成任务,并承诺支付报酬。
双双见有钱可赚,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即帮队友完成了游戏任务。 凭借效率高、收费低的优势,“双双”很快就收到了其他群友代玩游戏的请求,“专业代玩”的名号也逐渐在群里传开。
但好景不长,因为“双双”玩游戏时间太长,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所以经常被老师拉着单独说话。 但她对老师的批评却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 回到家,她仍然扔掉书包生活网消息,熟练地打开电脑,开始玩游戏。
亲戚和父母很快发现了她的异常情况。 经过询问,得知“双双”是在给别人玩游戏,并劝她以后好好学习,赚钱。 但“双双”认为自己喜欢玩游戏,通过玩游戏赚点外快也不错。
无奈之下,亲戚和父母切断了家里的WiFi。
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在线玩游戏应该怎么办?“双双”决定使用手机数据在线玩游戏。 为了购买数据包并用于日常开支,她只能寻求更多的订单来代她玩游戏,于是“双双”就出现在了群里打广告的场景。
广东东莞16岁的网友蔡华(化名)觉得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少了,所以他经常从事代玩游戏的生意,以赚取一些生活费。他的空闲时间。 他的“客户”包括同学和朋友。 经网友朋友介绍。
蔡华告诉记者,他代玩游戏时,一个订单往往需要五六个小时,因为他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要求。 他代他玩游戏,一般赢一场收费2到5元。 随着游戏等级的提高,他赢一场可以收取30元钱。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欣分析,未成年人通过代玩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自尊需求,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他们所做的事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代理游戏起到了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 然而,代理游戏的劣势则更为明显。 代理游戏与金钱直接挂钩,很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三观,导致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过度认知。 改变。“用金钱作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往往很难长期维持。”
玩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工作
平台组织难辞其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未成年人只是在闲暇时间听命代玩游戏,但也有未成年人代玩游戏。
来自广东汕头的网友小宇(化名)今年9月进入初三,但他并不关心初二的考试。 相反,他想象自己可以在蓬勃发展的电子竞技行业中有所作为。 人物签名改为“网瘾少年”。
因此,今年考试前,小宇并没有准备考试,而是一头扎进游戏“大杀四方”。 在赛季开始时,他可以轻松 晋级 。 这种游戏熟练程度给他带来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他加入的游戏团队中,有“战友”开始询问小宇能否帮他打“晋级赛”,并表示愿意缴纳一定的“劳务费”,这让他收获颇丰。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小宇加入了一家线下电竞工作室。“表格不用填,老板只看我的身份证。” 就这样,小宇开始了他在线下电竞工作室的第一份“正经”的代理游戏工作。 有需要的玩家将账号交给工作室,老板协调后分配任务。 大家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尽快完成玩家的要求。
据小宇介绍,工作时间一般为15:00至次日3:00。 这段时间,大家通常都躲在自己的被窝里,拿着工作室分配的手机开始“工作”。
小宇的“同事”中,有不少初中刚毕业的男生。